<video id="tzdv9"></video>
    <form id="tzdv9"><legend id="tzdv9"><video id="tzdv9"></video></legend></form><nav id="tzdv9"></nav>
    1. <form id="tzdv9"><th id="tzdv9"><track id="tzdv9"></track></th></form>

          <em id="tzdv9"><span id="tzdv9"></span></em>

            “2024年深圳大學優秀教師”外國語學院張吉良教授

            給自己“上難度” 給學生“上強度”

            期次:第561期    作者:本報記者 鄧蘊盈 王儷璇 劉子凡   查看:118

            教師按下暫停鍵,教室里安靜得仿佛能聽得到學生們的心跳。就在剛剛,老師播放了一段長達數分鐘的外語視頻,時間長、語速快、專業詞語多……現在,誰能把它翻譯成中文?

            對于本科生而言,這樣的難度顯然“超綱”,但這卻是深圳大學本科微專業《專題交替傳譯》課堂上的日常訓練一幕。以非常規的方式,培養口譯拔尖人才,敢于挑戰這“高難度”的,就是外國語學院教授張吉良。

            在深大長達29年的執教生涯里,張吉良一直在給自己“上難度”,給學生“上強度”,創新性地將研究生階段的會議口譯訓練,融入到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也正是在他“超綱”的嚴格要求下,一批批學生完成了從“菜鳥”到“專業”的蛻變。今年9月,張吉良被評為“2024年深圳大學優秀教師”,11月獲得深圳大學“年度杰出本科教師”光榮稱號。



             

            ■打破常規,開創本科口譯實驗班

             

            2014年,為響應學?!耙虿氖┙蹋吮M其用”的號召,張吉良牽頭創辦了外國語學院“英漢高級口譯實驗班”(2020年更名為英漢高級口譯微專業)。

            當時,國際口譯員協會訓練委員會規定:會議口譯人才培養應放在研究生階段。然而,張吉良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不少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具備了學習口譯課程的能力。于是,他帶領團隊打破常規,發起了“看似不可能”的挑戰。他說:“在英漢高級口譯實驗班,我們越了‘雷池’一步,將會議口譯人才培養提前到了本科階段?!?/span>

            敢于“越雷池”憑借的是勇氣,但要讓情懷落地,只能靠實力。

            英漢高級口譯微專業每兩年招收一批懷揣口譯夢想的新生,這些學生們帶著深造的憧憬慕名而來,卻最擔心課程難度與自身能力之間存在巨大落差。如何在避免揠苗助長的前提下,讓本科階段的學生完成原本屬于研究生階段的口譯訓練?這也是擺在張吉良面前的難題。

            有勇氣,也要有辦法。面對挑戰,張吉良的做法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循序漸進的口譯訓練方法。為了幫助學生從零基礎進入專業口譯學習,在課堂上,張吉良特別注重記憶力訓練?!皩W生入學后,我們首先會進行五到六周的記憶力訓練,通過播放雙語講話視頻,讓學生做無筆記交傳,然后再對學生進行長達兩年的帶筆記長交傳訓練?!?/span>

            除了對課程總體節奏有細致的考慮之外,張吉良每節課的設計都別出心裁?!按罅块喿x,大量練習”是造就一名高水平口譯員的必由之路。他將這一要求有機地融入到課前、課上、課后三個教學環節。建立一套緊密相連、互相推動的口譯訓練體系。課前,學生們廣泛瀏覽中外新聞,為課堂上的News Roundup(新聞簡報)環節做準備;課上,學生們看視頻、練口譯,通過高強度的實戰模擬掌握口譯技巧;課后,還要通過大量的語料訓練提升能力……

            張吉良的課堂明明有著令人望而卻步的“強度”,卻贏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連續兩學期在網上測評中獲得100分;同時,他執教的《交替傳譯基礎》課,也在2020、2023年分別被評為“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下)。外國語學院2024屆畢業生張瑩清表示:“張老師在課堂上總是鼓勵我們自由提問,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探索知識的未知邊界。課后,張老師又是一位和藹的長者,耐心傾聽并解答我在口譯學習中的困惑與迷茫,與他談心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span>

            也正是在張吉良的引領下,英漢高級口譯微專業育人成果顯著,捷報頻傳。近三屆31名畢業生中,有5人被享有“國際口譯界哈佛”之稱的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高翻學院錄取,6人被以亞洲最高口譯訓練水準著稱的上外高翻學院錄取,另有10人分別考取了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口譯專業研究生。

             

            ■自學成才,從“英語盲”到“百事通”

             

            “上難度”“上強度”并非張吉良對學生的單方面要求,而是他自己踐行了半生的成功信條。

            1979年,初中畢業的張吉良連“What is this?”這句話的語法都弄不明白,便踏入了安徽省宣城師范學校的大門。“那時我只認識英語的26個字母。”張吉良笑著說。

            17歲中師畢業后,我回到母校當了一名中學英語老師。但當時只有中專學歷的我,卻一直夢想著能夠考上大學。為了參加高考,我便開始自學高中英語。我把當時的高中課文從頭到尾背誦下來,并且還自己花錢訂閱了《中學生英語》《英語學習》等英語雜志?!?/span>

            1985年在備戰高考時,張吉良遇上了中央講師團來家鄉招生。當時,在中央講師團的幫助下,安徽省宣州教育學院開設了一個兩年制大專班,專門招收中學英語教師?!凹饶軐W英語又能拿工資,我覺得這比高考好,于是就以全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到那里學了兩年?!睆埣颊f。

            1992年,他通過自學學完了英語專業的全部課程,考取了上海師范大學,成為該校英語專業一名研究生。

            1995年,研究生一畢業,張吉良就趕到深圳大學求職。在試講課上,他憑借良好的語言功底和迅速的反應能力,讓時任英語系主任何道寬教授眼前一亮。于是,何道寬當即決定將自己教授的口譯課,交給這位年輕而潛力無限的新人。

            面對未知的挑戰,張吉良自嘲為“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坦言:“當時我并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化口譯訓練,只能邊教邊學,通過研讀相關專業書籍逐漸摸索口譯教學法?!?/span>

            為了不斷精進,張吉良努力尋找一切可以深造的機會。2005年,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國內率先設置翻譯學博士點,招收口筆譯研究博士。這對渴望深造的張吉良而言,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考試,并被錄取,成為國內自主培養的首批兩位口譯學博士之一。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專門研究巴黎釋意學派口譯理論,對國際頂級院校的會議口譯員訓練方法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鄙贤獾倪@段學習經歷,為他日后在深圳大學創辦“英漢高級口譯實驗班”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張吉良看來,學習是一種純粹的熱愛,是對自我不斷提升的追求。也正是因為他持續地“上難度”,不斷地“自找苦吃”,才體會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滋味。

             

            ■持續精研,與口譯事業共同成長

             

            至今,張吉良已經在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講臺上度過了29個春秋。在學生心中,他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百事通”型教師,更是指引他們走向廣闊世界的明燈。無論是經濟、軍事等嚴肅議題,還是科普、文化等輕松話題,張吉良總能信手拈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學生指點迷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深深地愛上口譯。

            這看似舉重若輕的背后,其實是他在十年如一日地給自己“上難度”。他說:“不管是教還是學,口譯都是一項極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它促使人在壓力下不斷成長。”

            為了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做好示范,張吉良從教以來每天都要伏案學習三四個小時,閱讀大量英語報刊或觀看英語講話視頻。

            為了給學生們的課內外口譯訓練提供充足的訓練語料,張吉良利用空余時間建成了一個總容量達1000多個G的英漢雙語講話視頻語料庫。建庫的過程艱辛而又耗時,為此,他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從網絡、專業數據庫等多種渠道,精心挑選適合口譯訓練的雙語講話視頻材料。他認真分析每個視頻的講話主題和內容,評估其語言難度和訓練價值,然后篩選出最合適的訓練視頻,存入語料庫?!懊恳荒晡叶紩麓罅恳曨l。新視頻提到的內容,我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就要去查。查明白了才能給學生講清楚。”張吉良補充道。



            “張老師不僅是學識淵博的口譯學者和教師,更是優秀的口譯實踐者,他在一言一行中向我們展現了口譯藝術的魅力?!蓖鈬Z學院高翻班2023屆畢業生、目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研的陳宇欣表示:“張老師對國際政治的深刻見解、對國內外熱點問題的精準點評、對前沿信息的敏銳捕捉、對各個領域知識的探索熱情,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為我今天的跨文化研究打下了基礎?!?/span>

            面對學生的評價,張吉良保持著一貫的謙遜。他說,要想支撐起學生的成長,教師自己需要先成長。例如在AI技術大行其道的當下,機器翻譯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張吉良深信,口譯員工作中傳遞的人類情感和溫度是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取代的。他認為,口譯工作絕不是語言的簡單轉換,而是要為文化交流架設橋梁??谧g員憑借細膩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文化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精準傳達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豐富的情感色彩。唯有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真摯的情感,憑借極具吸引力的教學內容和嚴格的訓練要求,才能培養出本科拔尖口譯人才。

            積極應對科技挑戰,提升口譯的人文“含金量”,張吉良又要帶著學生們“上難度”了……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