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玩出新花樣他們是認真的
創新之道——三位特等獎獲得者的教學改革實踐
2025年3月至5月,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廣東分賽(以下簡稱“教創賽省賽”)成功舉辦。深圳大學教師團隊表現亮眼,從全省603位參賽教師(團隊)中脫穎而出,斬獲獎項19項,共獲得特等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優秀獎5項,獲獎比例達95%(遠超全省平均水平50%),獲獎數居全省第一,刷新了深圳大學在該賽事的歷史記錄。
其中,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張沛昌,經濟學院副教授陳瑩、藝術學部講師吳詩川獲得特等獎,入圍全國賽。19項省級獎項的背后,不僅是老師對教學創新的執著追求,更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階段性成果。
產教融合
學在經典 進階前沿
張沛昌:《微型計算機技術》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任廣東省“置感知與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技術帶頭人。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C類)。在通信領域發表SCI/EI論文近30篇。曾獲“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師”、騰訊教學獎等榮譽。
自2015年入職深圳大學,張沛昌講授《微型計算機技術》這門課已有十年。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將傳統的基礎理論與前沿科技相結合,一直是張沛昌努力探索的方向。“CPU誕生于70年代,比我年紀還大。8086處理器的結構既經典又簡單,但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睆埮娌f。為此,他提出“學在經典,進階前沿”的核心課程改革理念,在8086經典16位架構基礎之上,引入國產32位GD32微控制器,形成經典原理講解到前沿應用實踐的垂直進階。
國產GD32是當前在全球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嵌入式芯片,對標美國SCM32。為了將原理結合應用,張沛昌團隊出版了7部國產GD32嵌入式系列教材,利用團隊科研成果自主研發課程配套開發板,形成了“書本+硬件”的“立體教材”體系。張沛昌說:“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有人專門為了講這門課出教材的,學生將來參加競賽、進入工作,用的也是這個系列的芯片,引入GD32后課程既能教授CPU的原理,又能彌補與現實需求的脫節。”
“傳統課堂的理論和實踐是3:1的關系,但現在各個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都不同,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太適用了?!睆埮娌龍F隊聯合智慧樹平臺打造全國首門微型計算機智慧課程,在知識圖譜的基礎上引入AI技術,創建三大自建智能體——24小時答疑智能體、深度探討智能體和嵌入式工程指導智能體。這些智能體不僅能即時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知識點,還能解決實踐中的工程難題,為學生提供全過程的學習支持。張沛昌介紹道:“平臺能直接看到每個學生看網課的進度和回答問題的正確率,生成個性化畫像?!边@些畫像不僅讓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一目了然,還能幫助他們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張沛昌在課堂中融入“產教融合”理念,與兆易創新、朗科等企業建立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利用深圳大學-朗科科技算力調度與提升聯合實驗室案例作為教學內容,工程師將企業需求拆解為題目,列出“挑戰清單”供學生“揭榜”,對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研究。后續還可以將研究項目轉化為競賽項目,由于題目本身來自企業的真實案例,參賽學生在對應賽道便有了相對的優勢。學生的競賽成果繼而為企業開發和課堂優化提供借鑒,如此形成“課程學習-科研反哺-競賽實踐-課堂優化”的閉環體系,促進了學生、課堂、企業三方的共同進步。
張沛昌團隊成功入選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集成電路)‘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設團隊”(省內集成電路領域唯一)。該課程先后獲得省“課程思政示范課堂”,省“課程思政優秀案例”一等獎;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并參評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數字賦能
與時俱進 經世融新
陳瑩:《金融學》
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深圳大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任廣東經濟形勢報告團宣講專家、深圳市計算機學會數字金融專委會副主任、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師CFT認證培訓講師、廣東省互聯網金融研究會研究院專家。曾獲全國金融實驗教學十佳教師,廣東省新商科實驗教學優秀教師以及中國高校金融教育金課聯盟優秀工作個人、騰訊良師獎等稱號,兩次獲得深圳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
陳瑩2008年入職深大,一直講授《金融學》這門課程。在新文科背景下,陳瑩以鑄金樹人思想為引領,推進“鑄金樹人,與時俱進,經世融新”課程教學創新模式,通過課程思政鑄魂、行業發展引領、數字技術賦能重構課程知識體系。
以前,辦理貸款業務要到銀行網點辦理,如今只需在手機銀行APP操作便可完成業務。技術發展推動金融業形成了很大的變化,然而當前的課本卻缺乏關于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和數據支持。2019年,深圳大學經濟學院與飛算科技(現更名為“飛算數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基于真實脫敏數據構建“金融大數據”虛擬仿真實驗,充分利用大灣區的金融行業優勢,為課程案例庫提供了新金融的“區域樣本”?!跋Mㄟ^真實的場景和數據,向學生展示銀行如何使用數字化手段解決實際業務問題?!标惉撜f。
在AI應用賦能方面,陳瑩向學生介紹“WarrenQ”AI工具:“同學可以結合研究主題,利用AI工具助寫研究報告的框架,同時還能學習專業的數據解讀邏輯?!边@款AI工具來自經濟學院與企業合作的協同育人項目,該工具基于基金公司發布的研報和數據大模型,能根據使用者的提問,精準鎖定到對應研報和數據,包含金融市場數據、政府統計報告、行業研報等,并提供AI助寫、提煉數據等功能,提升撰寫報告的效率。
在陳瑩的17年教師生涯中,培養的學子大多數都在大灣區金融機構工作。經濟學院設立了“校友導師”計劃,陳瑩也會邀請她的學生走進《金融學》課堂,和同學們對話,帶來行業最新的信息。在某次課堂中,陳瑩便請來了2008級優秀校友、光大銀行支行行長余煥新,和學生分享銀行數字化轉型策略。在課堂上,學生們以小組形式圍坐,形成一個個緊密的討論圈。陳瑩和余煥新不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與AI智能體展開討論,并親切地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進行交流。這種融洽的課堂氛圍極大地提升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互助,實現了從傳統的被動教學向主動思考的轉變,充分體現了教與學的互動,師與生的傳承。
該課程被評為國家一流課程(線下課程),省課程思政示范課堂和優秀案例。課程的數字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示范和推廣效果,未來將依托金融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持續改革創新。
雙螺旋教學
三融三創 設計向善
吳詩川:《用戶界面設計》
藝術學部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系主任、深圳市藝術研究會監事。研究方向: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社會創新設計。曾獲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省級二等獎,深圳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
《用戶界面設計》是一門藝術與科技交叉融合的互聯網移動應用設計課程。與傳統的設計課堂不同的是,“我們的學生需要對APP上線前到上線后的全鏈路,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吳詩川進一步解釋,現在行業對視覺設計師的要求很高,學生們不能只懂設計,還要明白產品思維、用戶體驗等理論,這也需要教師與時俱進,立足深圳城市發展特色,構建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模式與社會實踐場景。
于是,吳詩川創新性地提出了“三融三創,設計向善”思路,力求培養兼具藝術創造、技術實現和人文關懷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藝科融合。吳詩川構建“美學引領+數據驗證”雙螺旋教學方法,在設計思維層面引用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案例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將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數字化手段再創新;數據實驗環節則是使用實驗工具輔助驗證設計效果,如通過眼動儀追蹤用戶視覺焦點,分析行動按鈕點擊轉化率。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AI應用在視覺設計的課堂也能發揮實際用處?!斑^去學生想搜索只能靠搜索引擎自己找,現在問DeepSeek可以得到更直接的解答,反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作靈感?!眳窃姶ㄕf。借助AI工具賦能設計實踐,在調研分析、創意發散、快速設計和量化測試四個環節利用AI幫助學生優化設計實踐流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校社融合。課程采用責任驅動的項目式學習,圍繞老齡康養“適老化設計”、數字助力“社區活化”等具有社會創新意義的項目,引入社會組織作為“項目需求方”,讓學生參與到項目實踐中。如綠色薔薇女工組織幫扶計劃,學生設計的H5作品幫助女工線上售賣社企產品,被納入社區“民生微實事”推廣展示項目。學生在和用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藝術不只是存在畫紙上,還可以成為連接社會需求的橋梁,讓設計成為滋養社會的公益力量。
產教融合。在吳詩川的課堂上,還有來自企業導師的助力。除校內導師外,課堂還會引入一位全程跟進的企業導師和兩位階段性參與的企業導師團成員。這位常駐企業導師一方面會引入行業一線設計案例,確保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同步;另一方面全程參與學生方案輔導,將企業實戰標準融入創作過程。
兩位企業導師團成員則階段性介入,通過提供前沿案例、參與設計評審等方式,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這種“雙師同堂”的協同機制,既彌補了學生項目經驗的不足,又實現了課堂評價從單一學術視角向“教學——行業”雙維度的拓展。通過“校+生+社+企”四方聯動,實現“學生中心、校企共育、社會共創”的多元主體參與式教學。
【后記】
深圳大學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激勵著每一位教師深耕教學、勇于創新。這種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模式,已成為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未來,深圳大學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系統謀劃、縱深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健全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全方位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為深圳大學一流本科人才培養搭建高水平師資隊伍。
(本報記者 何芷瑩 劉?。?/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