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舉辦荔研問真-青年學者座談交流會
聚焦人工智能共話跨學科創新
【本報訊】3月28日,由深圳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主辦的“荔研問真-青年學者座談交流會”在粵海校區匯元樓舉行。本次活動以人工智能為核心議題,匯聚了來自工程、醫學、生命科學及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青年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
會議伊始,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崔宏志發表致辭。他強調,青年學者是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學校始終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袄笱袉栒妗毕盗谢顒又荚跒榍嗄陮W者搭建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臺,激發創新思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學?!半p一流”建設注入新活力。
交流會上,來自不同學科的8位青年學者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基礎及應用研究展開了深入探討。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鄒永攀老師分享了多維度用戶情境信息泛在感知與計算方面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圍繞多模感知融合、特征解耦、深層決策挖掘等開展研究,致力于開發精神障礙自動診斷與分析系統,助力解決民眾心理健康難題。醫學部的黃若冰老師則介紹了多模態AI賦能乳腺癌精準醫療全流程決策系統方面的研究成果,該系統通過強化學習實現超聲關鍵幀的智能提取,并結合動態競爭蒸餾算法提升了病理亞型的識別精度,展現了人工智能在醫療診斷中的巨大潛力。
此外,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的沈翔老師分享了人工智能在隧道與地下工程應用中的創新成果,為城市敏感復雜環境下的隧道施工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的王恒之、黃耀東老師分別聚焦群智感知中的隱私保護與激勵機制、邊緣計算賦能人工智能的研究,分享了突破性成果和解決方案。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王子婭老師分享了機器人觸覺感知領域的最新進展,其研發的柔性壓阻模組與自適應觸覺感知算法,為機器人靈巧操作提供了更精準的環境交互能力,相關技術已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應用。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杰鋒在總結發言中指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學校將繼續深化有組織科研,通過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加強與青年學者的互動,支持青年學者成長發展。同時,學校積極遴選國家人才苗子、組織重點重大項目、組建科研平臺、挖掘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協同發展,為深大“雙一流”建設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