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大高等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召開
打造“小而精”模式科研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碩果累累
【本報訊】(記者 周翊欣)10月15日,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在深圳大學致知樓報告廳召開。深圳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清泉通過視頻方式發來祝賀。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副校長李永華、汪永成、張曉紅、周輝出席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中國工程院院士羅毅等學界嘉賓出席大會并出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論壇、前沿交叉科學研究論壇兩個分論壇。高研院主要負責人、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等參加大會。高研院黨委書記邱妙芳主持會議。
高研院建設成果備受關注 未來將提高國際影響力
李清泉在祝賀視頻中肯定了高等研究院十年來的建設成就,勉勵學院繼續自強不息、改革創新、腳踏實地、銳意進取。他表示,十年來,深圳大學高研院扎根基礎學科,拓展學科交叉,直面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和挑戰,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努力把高研院建設成為“小規模、高水平、跨學科、重基礎、研究型、國際化”的高水平特色學院。如今,高研院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展現了深大風采和高研實力。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學將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繼續加大選才育才力度,繼續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深大、在高研院培養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領未來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毛軍發在致辭中表示,十年來,高研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他表示,高研院始終堅守初創的使命和愿景,秉持“持平守正,篤學不倦”的高研院院訓、以及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實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創新舉措,為深圳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深圳大學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毛軍發希望未來高研院繼續以理工創新實驗班為發力點,以教學創新為出發點,積極開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培養學術領軍人才;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大力促進交叉科學研究,打造高等研究院特色學術高峰;深入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和影響力。
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韓志超在視頻中祝賀高研院成立十周年。作為創院院長,他回顧創院歷程,感慨萬千。他表示,高研院始終不忘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與成果轉化的初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希望未來繼續發揚創新、專業、合作、奉獻的精神,追求卓越、再創輝煌。
南京大學副校長陸現彩作為嘉賓代表致辭。他表示,高研院是深圳大學探索全面改革創新創辦的“學術特區”,在科研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矚目成就。他期待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與南京大學相關院系能夠開展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同推動中國基礎學科實現高質量發展、交叉學科實現跨越式進步。
大會上,周輝為到會參加慶典的高等研究院顧問吳奇、羅毅兩位院士頒發聘書。會后,高研院舉辦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論壇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論壇,探討創新人才培養,交流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分享前沿交叉學科的研究基礎與研究前景。
“小而精”模式先行 十年科研碩果累累
大會上,高等研究院院長李猛介紹學院情況。他深情回顧高等研究院的建院歷史,從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研創新、國際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總結高等研究院取得的成就。高等研究院始終堅持“小而精”的發展模式,科研項目成果突出,彰顯科研實力。
據悉,十年來學院共立項了134個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其中14個項目的總經費超過100萬元,包括1個超過1000萬元的重大研究計劃,共獲批各級科研項目548項,發表SCI論文2236篇,彰顯了學院在科研成果方面的突出成就。
十年來,高等研究院不斷推動高層次科研平臺的搭建,為深圳大學學科建設作出高研貢獻。深圳大學古菌生物學研究中心獲批成立,深圳市食品營養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籌建)、深圳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深圳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研究院、深圳大學空間科學中心、深圳大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也相繼獲批成立。學院首個省級平臺廣東省海洋微生物組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也于近日獲批成立。
作為學?!邦A聘長聘”制度和獨立“PI”制度的首批試點學院,高研院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以行之有效的制度激活創新活力,營造自由開放的科研氛圍。一大批優秀的青年人才相繼加入,科研力量得以壯大,豐碩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培養模式大膽創新 從本科生培養學術領軍人才
高等研究院首屆校友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后研究員謝會琳回顧了在高研院的學習經歷。她表示,高研院交叉學科的培養特色,拓展了她的學術視野,對她后續開展科學研究有很大幫助。
據悉,高等研究院不斷優化培養方式,提高培養質量。自2021年起,高研院開啟高考招生通道,四個本科專業在廣東省內物理組的錄取分數線高居前列。高研院重視厚植“寬基礎”的學科底蘊,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形成了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科研創新能力,實行小班化、雙語教學、導師制?!半p導師”制度幫助學生們及早接觸科研項目,參與實驗室,不少學生因此對科研產生興趣。學院學生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5篇,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等100多個獎項。
高研院成立至今,畢業生平均就業率接近95%。本科生升學率64.24%,升學高校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研究生就業成績亮眼。2020-2022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率100%,2023屆和2024屆畢業研究生初次就業率也達96%以上,達到學校攀峰目標。
據介紹,面向未來,高研院將繼續承擔起培育拔尖創新人才的責任,建立起拔尖人才培養基地,為深大培養出更多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在科研高地上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