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團:留還是不留 這是個問題
冬去春來,3月的深大又迎來了新一季的社團春招。社團春招的主要目的是吸納更多新成員,同時也填補學期末后成員流失的空缺。走過食堂就能看見,各個社團的成員向迎面走來的學生發起“傳單攻勢”。彼時,走出食堂的潘潘看著手里的傳單,又想起了自己那不足兩月的舞隊時光———“雖然很享受那天在臺上跳舞的三分鐘,但是權衡之下我還是選擇退出,感謝你們的悉心照顧,也祝舞隊越來越好?!彼谖桕犔牡谝恢瑁彩亲詈笠恢?。
“社團開會、聚餐耽誤了我睡覺和學習的時間,這讓我很煩。”吳小莉說。
“忙起來我一天能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為我們社團的活動東奔西跑?!鳖櫚渍f。
“太累了,每次訓練到晚上十點半,我本來做事就拖拉,熬夜成了常態。”潘潘說。
“我最晚的一次熬夜到四點,五點半還得起床訓練?!绷杭杨Uf。
與“績點”、“戀愛”、“DDL”一樣,“社團”,是大學里繞不開的話題。
對于大學生們來說,社團基本等同于建立人際關系的好平臺、學習技能的好去處和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有人在社團里如魚得水,自然也有人不那么開心。
大一開學伊始,吳小莉加入了兩個社團,聚餐和開會幾乎占據了她每個晚上的時間。凌晨一兩點才回到宿舍的她,第二天還要早起上課。周末的團建活動,費用均是成員分攤,一次出游就要花費兩三百塊錢,還要自付學費的吳小莉難免有些喘不過氣?!拔一A差,別人練一兩次就能學會的動作,我得做四五遍才能把動作連貫起來?!蔽桕牳邚姸鹊挠柧氉屌伺顺圆幌翱赡艽_實不太適合我?!碑斏鐔T感受到的壓力超越了社團所帶來的好處,“退社”的字眼,就會浮現在腦海中。
如今“零社團”狀態的顧白以前在社團里也是個大忙人。深圳長大的她有時為了參加社團的團建活動,周末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了;因為社團工作,她只好“鴿”掉在外地讀書難得回來一趟的朋友。但是繁重的工作完成之后,顧白卻有些迷茫,“我們該做的也都做,但是做出來沒有意義?!?span lang="EN-US">
退社以后,顧白重新審視以前那個在社團里忙前忙后的自己。“因為我比他們都大一級,所以團隊里的人默認我是領導者。一開始,我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責任感,能成為這樣的角色我很開心。但是到了后期,他們對我的依賴性變強,遇到什么問題都來找我,這不應該是我替他們收拾爛攤子的理由。”在社團中做的無用功給顧白帶來了很大的落差感,這也成為了她選擇退出的理由。
“在社團,我們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但不是為了部門奉獻終身。”梁佳睿的話,也道出了這四位退社學生的心聲。
舞臺的聚光燈打在身上,潘潘聽著臺下的掌聲,有些恍神?!耙欢?,二二三四……”,只為了臺上的三分鐘,她練了上百個小時,褲子里藏著一身淤青。說好參加完這次迎新表演就退出,潘潘還是舍不得?!霸谖枧_上表演的機會很難得,這是別的社團沒法給我的?!庇柧氹m苦,酣暢淋漓的表演也給她帶來了不可替代的成就感。
除了舞隊,潘潘其實還加入了儀仗隊。舞隊的訓練、儀仗隊的訓練、外出家教、準備轉專業考試,這些事情全部都糾結在一起,讓她有種失控的感覺。
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鮮肉”們,在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社團時,往往會“一選多”,一個人參加2-3個社團是常態。多個社團來回奔波,想要退社卻又說不出口。潘潘向隊友吐露想要退出舞隊的想法,朝夕相處的隊友和給予過耐心指導的前輩都挽留自己,“我實在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痹偃q豫,在舞隊結束迎新表演項目后,潘潘終于鼓起勇氣向隊長表明退社的決心,“并不是社團不好,畢竟社團只是一個興趣組織,嘗試之后覺得不是很適合,就換一條路?!?span lang="EN-US">
與潘潘不同,選擇了六個社團的梁佳睿認為“大學生活正是一個篩選的過程”。追求快節奏、高效率生活的她,離開也極為干脆利落———不合適,所以退出。多個社團反而給了梁佳睿更大的選擇空間,社團部門中策劃活動的經驗給了她足夠的底氣,積蓄的力量在她現在參加的創業項目中能得到充分釋放。
在沒踏入大學社團的大門前,大部分人都會對它懷揣著最好的期望,準備在社團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為將來發展積累經驗,也為走向社會打下基礎。社團幫助你預演未來的無數可能性,選擇離開是為了更好的開始。多樣化的選擇,多樣化的嘗試,在你糾結退社與否之時,這也是社團所能給你的最優解。
與高中社團不同,大學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社團活動空間。社團不再以每周一節“社團課”的形式呈現,社團活動時間完全依靠學生自己安排。從社長、各部門部長到成員,大學社團有嚴密的組織框架、完整的社團規劃與較為固定的活動場所。無論是團委學生會還是各類學術研究型、興趣愛好型社團,滿足學生對學知識、學技術、漲經驗、交朋友等多種需求的社團組織應有盡有。
從每年招新百團大戰時“你選擇社團”到社團考核時“社團選擇你”,再到社團換屆時的“互相選擇”,學生與社團之間的互動存在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理想雖豐滿,現實卻骨感。源源不斷的任務、大大小小的聚會活動、團體相處不可避免的摩擦……如何處理好這些可大可小的問題,及時止損,恰恰是社團給我們上的第一堂社會實踐課。
于梁佳睿而言,“社團是一個鍛煉的機會”,除了六個社團的活動外,她還有兩份兼職。日程繁忙的她習慣根據自己的課表制作行程表,“當事情都堆在一起的時候,你把每一件事情摘出來,把你的時間也一點一點摘出來,說不定還能空出時間放松自己?!?span lang="EN-US">
除了有效的自我時間管理,溝通也是調節自身的重要方式。這個學期,吳小莉委婉地向部長提出自己要減少參與活動的頻率,專心學業。如今吳小莉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休息,她笑道:“心情舒暢了不少?!痹诒环值讲粚儆诠ぷ鞣秶鷥鹊氖聞諘r,顧白會直截了當地向前輩講明情況,堅持自己的價值不被“過度壓榨”。
這堂社會實踐課中最重要的一門考試就是“權衡”———權衡時間、權衡精力、權衡能力。每一次策劃活動的經驗教訓、每一個緩和團體矛盾的辦法、每一種合理溝通的話術方法,如何拿到滿分,代表了你對自身綜合實力的把握程度。
潘潘在發完八百字的微信給隊長之后并不后悔,但事后想想,“偶爾也有點遺憾,我本來是其中的一員。”看見以前的隊友們在新舞臺上表演,潘潘總是會想起那難忘的三分鐘,舞隊給她的平臺讓她有了更大的自信。
退社以后的顧白當上了“班姐”,又忙著準備挑戰杯比賽,生活依然充實。她坦言:“不至于說后悔,人還是要向前看。”(應受訪者要求,潘潘、顧白、吳小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