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zdv9"></video>
    <form id="tzdv9"><legend id="tzdv9"><video id="tzdv9"></video></legend></form><nav id="tzdv9"></nav>
    1. <form id="tzdv9"><th id="tzdv9"><track id="tzdv9"></track></th></form>

          <em id="tzdv9"><span id="tzdv9"></span></em>

            我校喜獲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5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期次:第456期       查看:624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近日,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公布。我校三項教學成果榜上有名: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兩項、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李清泉教授主持完成的《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本成果以“共建共享、學生中心”為理念,以“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為載體,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為核心,以學分互認為關鍵措施,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實現路徑,以立德樹人、提升質量為根本目標,構建了“平臺、課程、機制、評價、培訓、教改”六位一體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體系。通過優課聯盟,整合地方高校優質教學資源,開展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現共建共享、學分互認,促進教育教學均衡發展;積極推動翻轉、混合教學和在線開放課程應用,撬動教改;建立閉環課程評價系統,保障教學質量;創新運行機制,實現跨校教務管理;創建聯盟、學校和企業合作的運行模式,推進聯盟可持續發展。本成果備受教育部關注,獲教育部研究項目資助,獲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出版一系列專著、教材和論文;在2017年深大審核式評估和2018年教學成果鑒定會中得到專家高度認可。
              徐晨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供給側理念的工程碩士三元協同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長期以來,工程碩士教育培養中普遍存在“三脫節”問題:與區域發展需求脫節,中低端人才“產能過?!?,難以滿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與培養目標脫節,導師把工程碩士生關進實驗室,埋頭寫論文,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趨同;與校外實踐環節脫節,校外基地名不副實,產學融合流于形式。針對上述問題,深圳大學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實際,把人才培養的著眼點放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大背景與大未來中,背靠1.12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直面需求側,改革供給側,構建了“學位點+創新型領軍企業”、“學位點+新型研發機構”、“學位點+海外工科名?!钡娜獏f同培養模式。學校與騰訊、大疆、華為等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建立了國省校院四級聯合培養研究生實踐基地200余家;與華大基因、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開展聯合培養;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進行工程碩士國際化聯合培養。協同效應產生了貼近市場高端人才需求、貼近區域產業發展實際、貼近世界技術前沿的培養效果。
              李臣教授主持完成的《地方優秀文化融入國家課程校本轉化研究》,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本成果將地方文化作為國家課程校本調適與創生的一個重要變量,研究視域創新,順應了當前文化傳承的社會發展趨勢,促進了國家政策要求的落實。本成果深化了課程轉化理論,構建基于地方知識、地方民俗、地方精神的學校國家課程校本調適與轉化框架;以地方文化融入方式、融入領域和融入主體三位一體的結構框架,系統探索課程調適與創生實踐過程;依托地方文化,沿著“特色主題———特色課程———學校特色———特色學?!?,在傳承地方文化、創新地方文化的同時逐步形成和發展學校特色。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共計1355項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在本次評獎中,我校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兩項、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我校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和成就。

            國家科技進步獎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頒獎。我校羅景庭副教授參與完成的“高世代聲表面波材料與濾波器產業化技術”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大學排名第5。
              據悉,全國共有113所高等學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通用項目185項,占通用項目總數項的82.6%。全國高等學校獲得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19項,其中一等獎10項,創新團隊獎3項,二等獎106項。
                  羅景庭,深圳大學研究員,物理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南山區領航人才,深圳市先進薄膜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深圳市真空學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真空技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聲學學會微聲學分會委員。

            獲獎項目:高世代聲表面波材料與濾波器產業化技術

            主要完成人:潘峰,歐黎,王為標,張美蓉,羅景庭,曾飛,馬晉毅,陸增天,賴定權,宋成

            獲獎單位: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無錫市好達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麥捷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學


            深圳市科學技術獎
                   2019年1月2日,深圳召開了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由我校為牽頭單位獲得2017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共計5項:深圳市自然科學獎共授予10項,我校榮獲3項。深圳市青年獎共授予8項,我校榮獲2項為伍楷舜和張晗教授。
              王義平教授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本項目提高了我國在國際光電子學領域特別是光纖傳感領域的領先地位,促進了深圳市物聯網光纖傳感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倪嘉纘院士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項目促進了深圳市微量元素相關基礎研究的健康發展,為進一步拓寬其在醫藥保健領域中的潛在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羅躍嘉教授團隊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本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表情加工的三階段理論假說,闡明了焦慮與注意、決策的神經環路,為情緒障礙的臨床診治提供了理論基礎、科學證據和技術手段,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