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李清泉出席第五屆深商全球大會并發表演講
期次:第456期
作者:閆雪萍 查看:137
李清泉以“大學與城市”為主題進行演講。他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大學與城市的關系。首先,他指出,大學培育城市的英才。深圳大學1983年建校,當年建設、當年招生,用9個月的時間,把設計圖紙變成了書聲瑯瑯的大學校園。35年過去,深圳大學已經建設成為一所“師資優良、設施齊全、管理規范”的地方綜合性大學,2018年世界四大主流大學排行綜合數據顯示,深大國際排位上升了200多名,排在677位;國內上升了20多名,排在44位,廣東省第三。這些指標的躍升固然集中反映了深大發展的速度,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真正決定一所大學生命高度的永遠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李清泉說:“大學培養英才,英才回饋社會,企業家就是這樣的英才”。他表示,深商作為中國經濟版圖上舉足輕重的企業家群體,為深圳、國家貢獻的不僅是GDP和財政收入,更是改革創新反哺社會的企業家精神,其中包括多年以來對文化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的關心支持。其次,大學滋養城市的精神。城市構筑了現代文明的骨骼,大學繪就了城市的精神天際。35年來,深大精神與深圳的城市文化一脈相承,水乳交融。城市創建大學,大學滋養城市精神。所有真正優秀的大學,都必然具備其內生性的、獨特的文化稟賦和精神氣質,這與大學本身的辦學歷程、時代背景、地域文化、師生結構等等都密切相關。他談到,深圳大學的校訓是自立、自律、自強。與傳統的外向型的精神指引不同,深大“三自”精神更多的是指向內的。這是由改革開放初期整體的思想環境、特區所擔負的使命所決定的。在改革開放的宏偉版圖上,作為排頭兵和試驗田,要率先“殺出一條血路”,通過自我革命來探索強國富民之路。“三自”精神不僅是深大人內心深處的精神依歸,而且已經深深融入了這座城市的奮斗歷程和文化基因,融入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小到一個個體的生命體驗,大到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都可以在“三自”精神的維度得到很好的詮釋。最后,他講道,大學成就城市的夢想。我們在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決不能僅僅滿足于西方評價體系下的指標躍升和排名進步,而要以深度參與國家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為使命和夢想。深圳大學,作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她最大的魅力不是辦在深圳,而是長在深圳,長在春天的故事里,長在中國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30多年,近90%的深大畢業生留深工作。十幾萬校友的背后是幾十萬個家庭和成千上萬家企業、團隊,他們和親人、朋友、同事及所有相關社群,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深大圈層”。當然,深大永遠都不會忘記,是這座城市造就和成就了我們。從政策導向、文化基因、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市場環境、國際交往、財政支持等方面全力建設深大,讓我們得以心無旁騖地向前奮進,創造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深大速度”。未來,我們還要不斷地接力奮斗,把深圳大學打造成為我們這座城市最閃亮的文化名片!這種閃亮不僅要體現在各種指標數據上,更要讓人一提起文山湖、杜鵑山,就會想起這座城市,這所大學。演講的最后他表示,深圳大學將會一如既往地依托城市,為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核心引擎作用,為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貢獻更多的弄潮兒。
周群飛說,2003年藍思科技在深圳創立,2015年藍思登陸深圳創業板,如今藍思集團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十多家子公司的高科技上市企業,藍思的血液中流淌著深圳的基因。在她看來,改革開放成就了深圳,讓深圳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力地證明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讓世界看到深圳速度。她說:“有人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我說沒有不可能,我們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深圳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她戲稱自己是“村姑”,已經把企業做了25年,未來的夢想是還要做100年!現在,立足于深圳這個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藍思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多,除了玻璃,還越來越注重整合產業鏈。她說:“我曾經收購了很多臺灣的企業,總結他們的失敗經驗,發現都是因為投資失誤,在技術方向明朗的情況下,有幾條技術路線,他們百分之百投一條路線,結果全軍覆沒。藍思一直跟著客戶、跟著市場需求、跟著消費者觀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