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類靈魂工程師 當好新時代創業者
期次:第445期
作者:校黨委書記 劉洪一 查看:14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節日好!
今天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大學建校35周年。我謹代表學校領導向全校教職員工致以節日的祝福,向受到表彰的個人和集體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學校改革發展做出貢獻的老教師、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剛剛進入學校工作的各位新同事表示誠摯的歡迎,祝全校教師節日快樂!一、教師節是對人民教師的崇高禮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教師節,像葡萄牙(1890)、墨西哥(1917)等都在不同時期設立了本國的教師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于1994年宣布每年10月5日為國際教師節。我國教師節正式設立于1985年。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十多位政協委員聯名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北京師范大學一批知名教授也提出類似的建議,1985年1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這一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行。
我國的教師節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政府設立的第一個行業類專項節日(其余兩個是記者節2000年,每年11月8日;中國醫師節,2018年,每年8月19日),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師職業和教育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全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期待,是對人民教師的崇高禮贊。
節日(節期)是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習俗性節日,教師節、記者節、醫師節乃至國際護士節等,都是規定性節日。無論是傳統習俗性節日還是規定性節日,都有各自獨特而重要的內涵,或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對重要歷史人事的紀念緬懷,或體現了對特定職業的公眾期待和社會敬仰,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通過節日周期性的循環,凸顯和強化特定節日所包含的內涵意義、身份意識等文化指令,以此為載體實現有效的文化傳承和發展。
教師節是每一位教師的節日,不應被淡化,更不應被淡忘。我們借此褒獎師德楷模、創新創業標兵,強化教師的身份責任,弘揚教師的教育情懷———可以說,教師節既是我們的榮耀,更是對教師身份意識和神圣使命的彰顯和強化。二、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教育部7月19日宣布2018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2017年主題是“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倡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本職工作的核心。
去年學校發布實施了《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提出“立德樹人工程”、“師德師風工程”,希望廣大教師要以高尚的情懷、清正的節操、卓越的學識,敬畏講臺、熱愛講臺,讓講臺成為人生出彩的大舞臺。我們還陸續出臺相應的措施,在教師職稱評聘、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等方面,進一步凸顯立德樹人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8日發布《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國家發布的各類學科和教育評價體系中,立德樹人(人才培養)工作的地位和比重也都得到了空前的突顯。
立德樹人是大學的天職,是教師的天職,古今中外名校名師,莫不如此。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為人師表的價值引領格外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天底下還有什么稱譽比這個稱譽更高的呢?教師有靈魂,才能當靈魂工程師,才能建設有靈魂的大學,才能培養千千萬萬德業并進、人格健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希望廣大教師牢記使命責任,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培養學生上,而不是把精力主要用在培養自己,更不能把學生當蠟燭,燃燒了學生,照亮了自己。三、當好新時代的創業者,辦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特區大學7月26-27日學校召開了第五次黨代會。黨代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了過去五年學校發展的成就,分析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提出了未來五年學校發展的理念舉措和奮斗目標。
黨代會提出一個奮斗目標:建設新時代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特區大學;三個發展理念: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內涵發展;建設“四有”大學:有靈魂的大學、有擔當的大學、有卓越貢獻力的大學、有廣泛美譽度的大學;五個“走在前列”:在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需求方走在全國前列面,在大學文化創新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對標國際先進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實驗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當前高等教育如同社會發展一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變革期,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復雜的時代”,需要我們用心投入、用腦去思考。近期學校將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希望全校廣大師生以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參與這項重要和有意義的工作中去,分析形勢,辨析事理,理清思路,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攜手共進,開啟新時代的二次創業。
學校目前也面臨全新的外部發展形勢和內部發展要求,中國高等教育處于從規模速度增長轉向質量內涵提升的轉型變革期,深圳高等教育的新版圖也正在迅速建構,特別是面對來自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沖擊,如何變革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模式、方法和路徑,如何按照國家的新要求,大力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能力,如何出思想、出理念,出深大模式、深大經驗,以創新來贏得深圳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版圖中的地位,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是需要大家深入思考討論和共同努力的。
建校35年來,學校經歷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有篳路藍縷地創業創新、威震一方,也有彷徨曲折和彎路低谷;有艱苦卓絕的再奮起再出發,也有搶抓戰略機遇的迅猛發展,深圳大學與深圳特區同呼吸共成長,她的歷史地位和卓越貢獻是不可替代的。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今天,我們要盡力跑好自己這一棒,當好新時代的創業者。
深大的歷史是一部奮斗歷史、開拓創新的歷史,奮斗和創新伴隨著學校35年的發展已深深地寫入深大的基因。讓我們四萬名師生員工攜手同行,為把深圳大學建設成新時代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特區大學而不懈奮斗!
B